整站检索

党建动态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加强师生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11-21
浏览量:2012-11-2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学校、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名校建设工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结合学院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师生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实现“一、十、百”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学院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如何适应两校区办学及管理体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全体师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全院师生要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中心工作,认真查找学院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分析把握制约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提升质量的措施办法;要努力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院风,进一步健全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把“育人”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进一步拓展师生交流途径,创新师生交流载体,丰富师生交流内容,畅通学生表达意愿渠道,着力解决好学生切身利益问题,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深化全院师生交流

1建立学院领导班子联系班级、学生制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012级一个班级,通过走访、座谈、参与学生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引导教育学生,指导班级建设。严格落实学院领导听课制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好相关工作。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2名同学。建立“学生接待日”制度,设立学院领导电子信箱,了解学生关注问题,倾听学生意见建议,研究解决办法。

2建立师生恳谈会制度。学院每月组织一次师生恳谈会,选派2-4名专家教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解答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辅导员老师提前调研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与参加恳谈的教师加强沟通,并做好恳谈会的组织协调工作。

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继续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导师制。本科生导师聘任可实行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两种方式,并为每位本科生导师颁发聘书。原则上学院21个本科班级每个班级至少配备1名本科生导师,任期至少1年。导师积极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每学期对学生集中指导不少于2次,分组或个别指导不少于5次。学期末由各班级测评导师工作情况。

4建立学术报告会制度。以学院“尚功高端学术论坛”和“三励讲坛”为平台依托,建立学术报告会制度。学院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作客“尚功高端学术论坛”为同学们作报告。学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做一次学术报告,并列入个人年度考核指标。报告会主题、时间、地点及时通知学生,并以展板或海报的形式加强宣传。

5.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文体活动。通过师生篮球赛、师生乒乓球赛、师生排球赛、师生羽毛球赛、师生象棋赛等系列比赛,以及师生书法展览、师生联欢会、座谈会、“走近班级”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加强师生相互交流,在全院营造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每学期定期开展活动1-2次。

6.创新师生交流方法途径。专门设立师生交流室,为师生交流提供条件。设立学院师生交流信箱,派专人负责搜集整理有关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建议教师公布自己的电子邮箱、联系电话,方便师生之间交流。探索利用QQ群、校内网、微博、飞信等方式进行师生交流,拓展交流途径。

三、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加强师生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项战略举措,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学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书记、院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做好督导检查,形成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系部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党员教师、学术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动员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加强师生交流的主题,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效。教师参与座谈交流、接待日值班、本科生导师指导、信息搜集整理等相关工作按一定比例计入个人工作量。相关工作作为学院评优选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及时总结加强师生交流活动中的经验做法,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个人和优秀团队进行宣传表彰,不断把活动推向深入。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