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学院师生高度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时收看学习三中全会报道和会议精神。会议结束后,学院组织了部分教授和研究生、本科生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对落实全会精神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现摘录如下:
李爱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有力地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定会有更大进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好成就。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部署,世界各国密切关注,中国人民热切期待。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定会有更大进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好成就。
高继文(教授、博士生导师):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会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改革发展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具体学习形式上,可以采取专家辅导、会议研讨、干部群众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深刻领会全会关于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
肖德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闭幕,是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吹响。全会公报内容令人鼓舞,让人们普遍感觉到,我们国家的改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表现出空前的决心和勇气。公报所列出的15项改革内容,为我们的各项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关于教育领域的改革,公报将其作为加快社会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其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公报沿用了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说明,“综合改革”已成为全党关于教育改革的共识。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涉及到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等各个方面内容。具体到高等教育,其改革的方向很明确,那就是尽快实现内涵式发展。尊重高等教育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从业能力,养成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提高其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秦龙(2012级中共党史硕士生):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是本次全会的一大亮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只有切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这一总目标的提出显示出整体改革空间的扩展、改革力度的增加以及改革深度的拓展。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这一总目标是对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促进了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公报第一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关乎到我国各项事业的稳步前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有着积极地意义。
张玲玉(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三十五年,我国在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改革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并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相信《决定》会成为进一步改革的推动力,奏响改革的最强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尽管改革这条路并不平坦,充满了复杂性、艰巨性,但是只要我们借鉴以前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汲取教训,保持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我们就会在改革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林冠利(2010级哲学专业):在教育改革方面,我比较关心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教师素质的提高等问题。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希望看到高等教育质的改革;作为师范生,改革为我们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要使得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化改革是很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