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发表我院商志晓教授学术论文《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论析》。文章认为,主体性是文化的一种属性,并非所有文化共有,只有那种获得了支配性地位并发挥了主导性功能的文化,才是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具有主体性的文化与此种文化所归属的主体,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从历史传承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具有深厚渊源、具有旺盛生命力。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遭遇重创并渐次式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新文化、建立文化主体性已是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建立起具有新内容和新形式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给予我们坚定的文化自我和文化自信,给予我们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