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站检索

科研活动

关启文教授做客第1537期社科大讲坛——福柯的权力/真理观及其文化涵义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03
浏览量:2025-11-03

10月30日上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部与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的第1537期社科大讲坛于长清湖校区正德楼430会议室开讲。本次大讲坛特邀牛津大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哲学系教授关启文担任报告会主讲人,作了题为“福柯的权力/真理观及其文化涵义”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学部哲学系副主任崔若椈主持。百余名学部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报告会上,关启文教授从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批判反思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福柯的权力/真理观及其文化涵义。第一,福柯的权力/真理观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的转变、技术与社会的变革以及对现代启蒙理性主义的反思催生了后现代主义思想。后现代思想主张对理性与绝对真理的否定,追求多元表达与认知,否定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优劣评判等。福柯的理论正是在对后现代思潮的呼应中形成的。第二,福柯权力/真理观的主要内容。福柯继承尼采的系谱学方法,提出“真理是权力”的核心观点,即“泛权力论”。福柯认为,看似“堂而皇之”的思想实则是权力或欲望的伪装,提倡绝对真理和道德的人是借权力“霸道”行事,真理不过是权力的效果、工具或借口。第三,对福柯理论及后现代思想的批判与反思。福柯的理论存在双重面向与双重标准问题,只怀疑对手的动机、质疑别人的“真理”和“道德”,却不容许别人质疑自己及同道的动机、正确和正义。后现代思想有可接受、值得反思的部分,但其相对主义和社会建构论摧毁了道德基础。由于自我身份和社会道德对有意义的人生与美好社会至关重要,如何在混乱的文化社会中为其提供稳固基础,仍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报告会上,关启文教授以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深入剖析了福柯权力/真理观的文化涵义,兼具哲学深度与现实关照,启示与会师生以辩证思维审视真理、权力与道德的复杂关系,在学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关启文(Kai-Man Kwan),牛津大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有:宗教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宗教对话与社会伦理。代表专著有:The Rainbow of Experiences, Critical Trust, and God: A Defense of Holistic Empiricism(2011),“Reformed Traditions and Human Rights: Friends or Foes?”(20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