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站检索

科研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部举办第1326期“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原初承认的遗忘——对霍耐特物化重构的检视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量:2025-09-28

9月28日上午,由研究生工作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部共同主办的第1326期“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原初承认的遗忘——对霍耐特物化重构的检视”为主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部硕士研究生秦桐担任主讲人。学部70余名研究生参与此次论坛。

论坛上,秦桐围绕霍耐特物化重构的方案进行了探讨。第一,对霍耐特物化重构的思想背景进行了梳理。“物化”概念以及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哲学图景在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的理论文本中得到了不同程度但相近的评论,秦桐指出,霍耐特的重构正是基于两位思想大师的基本方向,并特别受到哈贝马斯以来批判理论的规范性转向的影响,将“物化”置于其“承认理论”中加以探讨。第二,勾勒了霍耐特物化重构的具体情况。基于范畴和起源优先的综合论证,霍耐特认为,“物化”是指“原初承认”的遗忘,一方面,“原处承认”不同于《为承认而斗争》中的具体承认、不存在规范性含义,前者是后者的先验形式,具有社会本体论和哲学人类学色彩;另一方面,物化作为“遗忘”具有特定含义,并非指承认“消失”。第三,对霍耐特的物化重构展开了批判性分析。秦桐指出,霍耐特对卢卡奇的双重批判:后者混淆了“对象化”和“物化”、采取经济还原论立场,这双重批判都具有内在疑难。进而,秦桐提出,这些疑难可以追踪到霍耐特对卢卡奇的历史—总体性辩证法的舍弃中,因此其物化理论建构具有强烈的“形式主义”困境,难以达到超越性解放目标。第四,对批判理论未来做出了展望。秦桐认为,批判理论应当调和“总体性”和“超越性”,细致区别“总体性”和“同一性”的关联,打破“内在批判”无法指向解放前景的困境。

“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是学校特色学术品牌,旨在为青年学子提供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本次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使同学们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卢卡奇和霍耐特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拓展了同学们的思想视界,也在学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