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学院领导班子、系部主任及书记,以及相关教师代表参会,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共谋学科建设新篇章。会前,学校党委书记冯继康会见各位专家、学者。会议由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珊珊主持。

学校党委副书记万光侠在致辞中对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关心支持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学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当前学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短板,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汇聚学界智慧,破解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党建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山师贡献。
学院院长王增福汇报了811学科建设最新情况和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工作构想。他指出,学院将在凝练特色研究议题的基础上产出高质量成果,并通过创新性成果呈现形式扩大学科影响力。学院副院长史家亮汇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研究生教材编写构想。他指出,学院拟发挥学院高水平人才和科研优势,培育和打造具有典范性、创新性的研究生系列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张雷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贵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杨明伟,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韩振峰,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继文、李爱华、崔永杰等专家、学者就会议主题分别发表真知灼见,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基础好,可通过突出特色、多方发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学院其他参会教师就会议主题及专家们的建议展开热烈讨论。
811学科带头人商志晓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与会专家、学者就学科建设出谋划策、指引方向,这对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在冲击“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关键节点,此次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进一步做好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在研究方向上要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联动。
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凝练方向,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